2023年10月召开的学校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全面擘画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紧紧锚定大会确定的“三步走”战略和“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贯彻学校党委行政工作部署,落实“二级学院办大学”工作理念,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进一步开创了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
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后,学院系统梳理、科学凝练党建工作品牌,初步形成了凝炼“学在化院 担当实干”党建工作品牌的共识。学院党委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认真履行党委主体责任,积极落实党建工作各项任务,为学院改革发展提供方向引领与政治保障。学院认真抓好理论学习,强化师生员工的教育培养。学院以党建工作品牌建设为抓手,提高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切实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快速发展。
二、科研和学科建设积极推进
1. 获批1个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2023年12月,学院牵头申报的“绿色催化新材料与光化学转化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获批认定为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这是学校第二个被认定的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实现了学院省级科研平台的突破。
2. 首次获得全国一类学会(协会)科技奖项
2023年12月,严希海教授团队成果《发酵废水与污水应急处置及河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学院首次获得全国一类学会(协会)科技奖项,实现了在科研奖项上的历史性突破。
3. 顶级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捷报频传
2023年12月学院申立博士与吉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合作在国际光学顶级学术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国际光学顶级期刊,中科院1区TOP期刊,影响因子20.257)上发表文章。2024年1月学院杨帆博士与四川大学合作在能源储能领域顶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能源储能领域的顶刊,影响因子20.4,中科院1区Top顶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24年1月学院“CO2捕获与催化转化研究”姜在勇教授团队在环境领域国际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cotechnology(影响因子12.6,中科院1区期刊)上发表论文。
三、教学和实验室工作稳中求进
1. 课程建设稳步推进
积极推进品牌课程建设,刘莉教授主讲的《分析化学》、辛春玲副教授主讲的《有机化学C》获批第三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其中《分析化学》进入山东省教育厅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拟推荐名单。
2. 教学改革获批立项。
曹淑华副教授主持的《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获批2023年山东省教育厅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面上项目。
3.青教比赛全力备战
学院青年教师辛春玲副教授成功入围山东省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复赛,学院成立工作专班,帮助辛春玲老师准备比赛、录制视频,并组织教学骨干从选题、课件制作、教学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指导和点评,全力准备青年教师教学比赛。
4. 专业认证扎实整改。
学院认真开展师范专业认证整改工作,根据省教科研师范专业认证整改工作进度安排,寒假成立工作专班,撰写了“化学师范专业认证整改工作方案“,根据专家反馈意见,提交了师范类专业认证年度报备材料。
四、学生和共青团工作创新提升
1. 加强日常管理,学风建设常抓不懈。
丰富“学在化院”学风建设品牌内涵,以“学风状态排行榜”为抓手做好学风建设基础性工作,着重做好学风状态排行榜的结果运用、考研动员、考研教室管理等学生关心关注的工作。重视学风建设表彰大会、考研动员大会、考研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在育人中的作用,做好2024届毕业生考研相关工作,提早谋划2025届毕业生考研工作。
2. 强化思想引领,扎实做好共青团工作。
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青年大学习为抓手做好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加强团的组织建设,深化学生会改革,指导学生社团发展,强化学生骨干队伍教育培养,推动班级建设和日常管理水平提升。认真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做好大学生社区实践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院网站和“扬帆化海”微信公众号建设,强化新闻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学院知名度和美誉度。
3. 凝聚合力共识,推动高质量就业创业。
调动全院教师力量,开展“一对一”指导学生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加强与社会各界、企业的联系交流,做好访企拓岗工作,争取开拓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做好学生的就业观念教育和就业能力提升,截止2023年11月30日学院2023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7.51%、高质量就业率达93.59%,双双排名全校第1。